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农村党建
时间:2022-04-02 来源: 区委组织部 作者:组织室
曾经的“撂荒地”,如今的“致富田”。在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的村集体土地上,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们正热火朝天地为玉米除草。原来这块是红旗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引入南繁基地新品种“紫玉米”的试验田。
认领“试验田”是红旗镇为深化“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而提出的创新举措。通过乡镇组织乡村振兴工作队带头“主动认领、先行先试、帮学带做”,一方面使工作队主动参与到试验田的耕作管理,便于更快更好的融入农村工作,另一方面试验田的示范性让农户直观了解到农作物新品种的生长过程和产量潜能,实现技术共享、信息共用、渠道共建。目前,全镇11个工作队都已认领自己的试验田,试种“涿紫”系列紫玉米、水果玉米等新品种约50亩,预计产值可达1.4万元/亩。在活动推进过程中,红旗镇坚持“233”工作机制,以试验田作为提升驻村干部能力“练兵场”用好练好,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经验。
坚持2个目标,确保前端启动有方向。根据镇情、村情,以产业发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两个目标,红旗镇委牵头,将村两委班子与驻村干部力量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党建引领、整合村集体闲置土地,理清发展思路、用好资源优势,在发展特色项目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帮助下,驻村干部利用村集体撂荒地,引入南繁新品种紫玉米,试种嘉宝果、红龙眼、黄金果、台湾香水柠檬、手指柠檬、黄金山竹等新品种,并明确工作队要参与播种、管理、收获、销售全过程,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从“新”字着手定位产业,在“特”字上做文章,奋力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亮丽图景。
汇集3方资源,确保中端管理有力量。“试验田”的农作物生产力量来自三方:种苗基地为“试验田”提供稳定优质的种苗,开展全链条种植技术指导与服务,确保种的活;镇农业站牵头组织科技110、农技员、检测员等农村实用人才发挥特长,全程给与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各类种植难题,确保种的好;驻村党员干部以村分组,每组对自己认领的“试验田”全程参与、全程跟踪、全程管理,带动农户学习新型农业种养技术,确保种的“实”。“种苗基地+技术人才+驻村党员干部”三方联合,对带动红旗本地及周边农户发展热带高效特色农业进行有益探索。
聚焦3种模式,确保后端销售有渠道。为解决新产品市场难打开的难题,红旗镇对试验田成果的销售采用“订单式直销”“产品深加工”“采摘游”三种模式。一是村党支部利用村集体公司聘请专业销售团队提前进入布局,做足市场调查,弄清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做好紫玉米推介,使目标客户提前签订采购合同,实现“销售前置”。二是村集体公司新建加工仓储分拣中心,可生产玉米须茶、玉米醋等产品,通过对特色产品开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销售市场。三是结合道崇村已有的三角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乡村振兴农业生产实践基地为平台,将试验田纳入农旅乡村游范畴,以沉浸式体验农旅体验吸引游客,重温乡村生活,促进本地农户增收。
今年,琼山区已向全区推广认领“试验田” 活动,号召全区驻村党员干部开拓思维,以“切口小、示范性强”为原则,从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引进农业新项目等角度,把闲置撂荒土地利用起来,守住“两条底线、一条红线”,做好农业发展大文章,真正实现实现党员干部带起来、产业兴起来、农户富起来。